致新绿戎装·初赴山海——新兵寄语展(一)
为深化国防教育内涵,弘扬参军报国精神,我校开展了2025年“青春寄语,致敬军旅——致入伍新兵的一封信”征集活动。本次活动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征文,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次活动的获奖作品吧!
致入伍新兵的一封信
亲爱的同志:
你们好!见字如晤。
此刻提笔,学校教室窗外的美丽异木棉正盛放如火,步入了春天的晚期,仿佛要将整个春天的热烈都燃烧殆尽。而你们也在这般万物生长的季节,投身于保卫祖国的事业当中去,素未谋面的你们,这般替你们骄傲与自豪,你们能否听见?这群即将踏上军旅征程的青年,心中那团比木棉更炽热的报国之火。作为一名与你们同龄的大学生,此刻,我愿以最真挚的笔触,将心底的敬仰、期许与祝福化作文字,为你们的远行添一盏明灯。愿它能为你们的军旅之路增添一份力量。
一腔热血,始于信仰,信仰如炬,从青涩学子到追光者。
大学于我而言,是一场漫长而深刻的朝圣。记得初入校园时,我在党旗前驻足良久,那抹红色像一簇永不熄灭的火,点燃了我内心的渴望。然而,信仰绝非纸上谈兵。在大一时,我也加入了学校的民兵组织,在烈日下,日日夜夜挥汗如此。汗水浸透衣衫时,我总想起共产党的‘党’字,是‘尚’与‘人’的结合,永远要把人民举在头上。”这句话如惊雷般震撼了我。原来,真正的信仰不在书本里,而在沾满汗水和力量的双手中。即将进入军营的同志们,你们的选择何尝不是如此?当你们毅然穿上军装,便是将“人民至上”的誓言化作了行动。未来的军旅生涯,或许会有疲惫与孤独,但请铭记:你们脚下的每一步,都在为亿万人的岁月静好负重前行。
两年民兵,淬炼初心,春心不变,力鼎万般磨难。
我曾以民兵的身份参与过学校的两年军训任务。若说信仰是灯塔,民兵经历则让我触摸到了钢铁的温度。两年前,我穿上迷彩服,在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生军事教导大队的旗帜下宣誓。那时的我,以为“大队”二字不过是体能的比拼,竞技的较劲,直到那个暴雨倾盆的夏夜、烈日下的负重奔跑、深夜里的紧急集合,让我深刻体会到“军人”二字的重量,军人的力量,不仅在于肌肉的爆发,更在于以血肉之躯筑成堤坝的决绝。新兵同志们,军队的生活或许比你们想象的更严格,但正是这种纪律性,能让我们在逆境中快速成长。那些并肩作战的日夜,将教会我们:真正的力量,源于对使命的忠诚,也源于战友间无言的默契。愿你们在军营中珍惜每一段同甘共苦的情谊,那是未来回忆里最闪光的篇章。

青春无悔,未来可期,家国之间:铁血背后的柔软与牵挂。
入伍不是终点,而是人生崭新的起点。你们一定听过“军人流血不流泪”的誓言,但我想说:铁血之下,何尝没有柔情?边疆军警守的是国门,守住了它,才能守住千家万户的团圆。亲爱的新兵同志,当你们踏上列车,回望站台上父母佝偻的背影时,当你们在深夜站岗,想起母亲电话里的叮咛时,不必羞于眼眶的湿润。因为这份柔软,恰是支撑铁血的脊梁。你们守护的不仅是国土的边界,更是千万个家庭灯火可亲的梦。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保尔·柯察金的这句话,被我抄录在民兵日记的扉页。如今,我想将它赠予你们,或许某天,你们会在高原的寒风中站岗,看星河低垂,听朔风呼啸;或许某天,你们会在演习场的硝烟中匍匐,让泥土与汗水浸透衣衫。当你们驾驶战鹰翱翔天际,当你们驾驶舰艇破浪远航,当你们在无人区刻下“中国”二字时,整个民族的脊梁都会因你们而挺直!—军队是熔炉,能锻造出最坚韧的品格;军旅是课堂,能教会你们责任与担当。或许会有迷茫的时刻,但请记住,你们身后有家人的期盼、师长的嘱托,更有亿万人民的安宁需要守护。无论未来是驻守边疆,还是投身实战化训练,愿你们始终以“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信念,书写属于自己的军功章。
山河为证,静待归期!
信至此处,暮色已染红天际。远处的操场上,一阵末期春风正掠过旗杆,旗杆也镀着金色的余晖。这让我想起《诗经》中的句子:“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尽管我们未曾谋面,但同为仲恺学子,共同的信仰早已让我们血脉相连,
愿你们在军营中,如胡杨扎根大漠,任风沙肆虐亦不改其志;如海燕搏击暴风雨,在浪尖上书写无畏的传奇。待到卸甲归田之日,愿我们再次相逢宇仲恺美丽异木的棉树下,笑谈当年豪情,共饮一杯岁月酿成的酒。
此致
敬礼!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城乡建设学院城规221班李锦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