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领航语路,铸魂学风
学风是学校立校之本、强校之魂,是彰显办学品质和育人成效的核心体现。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学风建设常态化、特色化、实效化发展,学生工作部特推出 “学风建设巡展” 系列推文,系统展示各二级学院在优化学风生态、强化育人实效方面的创新举措与典型经验。
本系列将依次推送16个二级学院的学风建设成果,从工作机制、品牌活动、育人实效等维度,全面呈现各学院在思想引领、课堂管理、竞赛赋能、榜样选树等方面的积极探索。期待通过系列推文,推动形成“学院有特色、专业有品牌、学生有收获”的学风建设新格局,共同书写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三全育人”新篇章。
本期推送,让我们一同走进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始终坚守“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 的初心,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 注重实践 ,扶助农工 ” 的校训精神,营造“优雅 、自信 、勤敏、踏实 ” 的院风 。学院秉持“教风引领学风、学风促进教风 ” 的核心理念 ,通过系统规划与精准施策 ,实施“ 三大专项行动 ” ,构建“十一项长效机制 ” ,打造“ 四位一体 ”育人体系 ,并以“ 四微 ” 聚力朋辈引领,建设社区一体化育人环境 ,全面推进教风学风一体化建设,形成了教师潜心育人、学生勤奋好学、师生积极奋进的良好育人生态。

一、思想引领与制度保障并重,构建三位一体工作格局
学院高度重视教风学风建设,成立以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各项工作。通过党政联席会、专题研讨会等形式,确立“ 思想引领、制度保障、活动带动、文化浸润 ” 的工作思路,构建“ 专项行动驱动—制度体系保障— 文化氛围涵育 ”三位一体的教风学风建设新格局,确保建设有方向、有步骤、有成效。

二、制度建设固本强基,十一项制度运行保学风
通过十一项制度构建教风学风长效机制,涵盖日常管理、激励评价和发展拓展三类。日常管理类制度筑牢基础,规范学生行为,为学风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激励评价类制度激发动力,凭借透明公正的评比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发展拓展类制度助力成长,注重学生全面发展,通过朋辈引领与国际化视野培养,为学业生涯注入新活力。

三、专项行动提质增效,三管齐下促学风
外国语学院持续推进教风学风建设 , 以“ 三管齐下 ”专 项行动夯实育人实效:
(一)课堂检查筑根基
开展课堂教学专项检查,严抓教学过程与质量,筑牢育人主阵地:组建立体化检查队伍,每周形成检查通报,及时反馈并立行立改,提升课堂质效。

(二)文明宿舍育新风
推行文明宿舍常态化检查,引导学生营造安全 、文明、健康的居住环境 ,培养学生自律、向上的品质,以室风带动学风。

(三)谈心帮扶暖人心
建立学业预警学生动态数据库 , 开展“ 一对 一 ”“ 多对 一 ”谈心谈话与党员帮扶 ,精准助力学业成长 。学院通过课堂、宿舍 、帮扶三项举措协同发力,持续优化学风生态 ,推动教风学风建设走深走实。

四、多维拓展发力,文化浸润养学风
(一)构建宣传矩阵,全方位育人实践
学院注重以文化人、环境育人, 线上线下协同推进文化建设 。在学生社区和办公区设置优秀学生风采展示、“ 习语 ”双语海报、考研风采与优秀校友展示,构建文化标识体系。

(二)打造外语品牌活动,丰富校园文化
依托"仲园英语演讲比赛""外语影视配音大赛""外语角"及 " 日语语言文化周"等品牌活动 ,将语言学习深植文化实践的沃土;通过"英语话岭南"" 电子商务大赛""写作训练营"等特色平台,有力推动专业知识与地域文化传播、社会需求的深度融合,显著提升综合素质与文化使命感。

(三)社会实践锤炼,彰显外院学子的青年担当
学院组建20支“百千万工程”青年突击队,联系梅州、清远、潮州等地开展社会调研、教育帮扶、助农直播等活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人数超60%,共计3025人次。鼓励学生深入基层,锻炼能力,在服务社会中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彰显青年担当。“语你同行”实践团开展的四期英语语言文化营共招收学员超1000人次,活动受到当地政府、学校和民众的高度认可,得到了包括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广东省教育头条等官方媒体的广泛报道。

(四)校企融合协同育人,构建“学—训—用 ”闭环体系
学院深化产教融合,与教培行业龙头企业新东方合作,启动第三期教师训练营项目 ,推动人才供给与岗位需求高效 匹配 。 以“ 学—训—用 ”为主线 , 打造“教学实训+职业赋能+ 实习就业 ” 三位一体育人模式 。新东方深度参与全过程培养,承担课程教学、提供实训指导,并为优秀学员提供实习与就业机会 。通过合作实现“ 入学即入训 、结训即对接、优秀即录用 ” 的良性闭环,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 ,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职业竞争力。

五、精耕细作育学风,协同共进显成效
(一)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近三年来 ,教师获教学竞赛类奖项25项,其中课程思政类 10 项 , 学生累计获得全国和全省外语写作 、演讲、阅读、词汇 、翻译 、短视频等竞赛奖项100 余项 ,学生获央媒专题报道 1 次 , 累计输送 6 名优秀学子参军入伍 ,9 人入选“ 西部计划 、三支一扶、广东大学生志愿服务山区计划 ”等基层项目 。应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稳定在10%左右 ,在学期间获得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学生数占在校生数的比例达 5% , 形成学术深造与技能认证双向驱动的培养格局。

(二)强化校内“四个着力 ”,构建“全员育人 ”新格局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价值引领为核心的综合育人体系。通过班主任 、辅导员、任课教师与朋辈骨干的多方协同,实现对学生的精准指导与因材施教,共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生涯竞争力与人才培养实效,服务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三)构建“四微一中心 ”文化建设进社区
探索“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功能提升路径,通过“四微一中心”,以党建为中心,开展社区微讲堂、社区微学习、社区微志愿、社区微宣传,在社区充分发挥朋辈引领作用,建构具有外语特色育人工作格局。

(四)持续优化生涯教育赋能模式——三式“三•二 ” 生涯赋能模式
同步整合校内外资源,拓展实习实践平台,构建以“启蒙—提技—护航”为核心的“三段式”生涯教育体系。
生涯启蒙阶段,通过两沙龙,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学业和职业方向,开启对未来生涯的探索。
生涯提技阶段,针对学生就业方向开展教师训练营和跨境电商训练营,让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得到提升,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生涯护航阶段,设置职场导航季和就业加油站,为学生提供职场信息和就业指导,助力他们顺利进入职场,在职业生涯中更好地发展。通过分阶段、有针对性的生涯教育赋能模式,全面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