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学院:构建”一体五维、三线联动、四力提升”的学风建设全新格局
学风是学校立校之本、强校之魂,是彰显办学品质和育人成效的核心体现。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学风建设常态化、特色化、实效化发展,学生工作部特推出 “学风建设巡展” 系列推文,系统展示各二级学院在优化学风生态、强化育人实效方面的创新举措与典型经验。
本系列将依次推送16个二级学院的学风建设成果,从工作机制、品牌活动、育人实效等维度,全面呈现各学院在思想引领、课堂管理、竞赛赋能、榜样选树等方面的积极探索。期待通过系列推文,推动形成“学院有特色、专业有品牌、学生有收获”的学风建设新格局,共同书写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三全育人”新篇章。
本期推送,让我们一同走进经贸学院
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大背景下,经贸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关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号召,紧密围绕学校发展目标,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体五维、三线联动、四力提升”的总体工作思路。构建具有学院特色的学生成长服务体系,形成全员参与、全程育人、全方位协同的学风建设良好局面。
一、工作思路
经贸学院始终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使命,将“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作为核心目标,精心谋划、系统布局,构建起“一体五维、三线联动、四力提升”的学风建设格局,全方位、多层次推动学院学风建设迈向新台阶。
二、工作举措
(一)“一体五维”:构建学风建设核心框架
学院以学风建设为主体核心,围绕“厚植‘三农’情怀、强化实践能力、服务地方发展”的复合型经管人才培养目标,系统推进学风建设各项工作。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深化校企合作等措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1. 党团建设:强化组织引领,筑牢学风建设基石
学院将学风建设融入党团教育全过程,开展党员结对帮扶、青马工程、升旗仪式、团课培训等活动,强化日常思政教育,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作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2.思想铸魂:深化价值引领,培育时代新人
学院注重将正确的价值观和学术道德观融入日常教学与管理。通过举办“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专题讲座、“诚信考试”主题班会,召开本科生教学质量提升座谈会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3.榜样示范:树立标杆典范,激发学风建设活力
学院积极挖掘和宣传优秀学生典型事迹,设立百优学子、国家奖学金等评选,对在学习、科研、社会实践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宣传。同时,邀请优秀校友回校分享成功经验,激励在校学生努力学习,追求卓越。

4.专业实践:深化产教融合,锤炼学生实战能力
学院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搭建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类专业竞赛,如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等,以赛促学,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近年来,学生在各类专业竞赛中屡获佳绩,充分展示了学院专业实践教学的成果。

5.生涯规划:明确职业方向,助力学生长远发展
学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服务。开设生涯规划课程,举办职业规划讲座和一对一咨询活动,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定期邀请企业人力资源专家来校开展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培训,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三线联动”:打造协同育人无缝闭环机制
为确保学风建设取得实效,经贸学院构建了教学线、科研线、学工线三线联动的协同育人无缝闭环机制,各线之间职责明确、协同高效,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
1.教学线。学院鼓励教师紧跟学科前沿动态,不断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严格落实考勤制度和课堂纪律要求,营造良好的课堂秩序。通过定期的教学检查的方式,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科研线。以科研导向教学,激发创新活力。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开设科研导向型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学科前沿。举办学术讲座、科研沙龙等活动,营造科研创新氛围。

3.学工线。领导干部与辅导员、专任教师深入学生群体,通过课程思政、主题教育活动深化理想信念教育。依托特色社团活动与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组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提升社会责任感。推进“全员参与+精准干预”心理教育模式,形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格局。

(三)“四力提升”:构建学生能力培育体系
1.学习力培育
经贸学院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增设前沿选修课程和实践教学模块,如《市场调查与大数据分析技能训练》、《农业政策效果分析》等,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学习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相关职业证书,为未来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2.创新力培育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本科教学,开设《创业财务管理》、《创新创业基础》等必修与选修课程,嵌入创新案例,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此外,通过举办创新创业讲座和校友分享会,邀请成功创业校友和行业专家传授经验,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3.实践力培育
构建多级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堂实验、实训、企业实习等环节,形成“单科实践打基础、产业实践强体验、研究实践育思维、创新实践显担当”的递进式耦合路径。通过校企合作,覆盖经济贸易领域关键方向,共同做好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实现了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4.竞争力培育
学院通过德智体美劳深度融合的育人模式,培育学生综合素养。在德育方面,注重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育;在智育维度,开展“学术沙龙”、“经贸学术大讲台”系列活动;在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方面,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四)工作成效
1.毕业生就业与升学情况良好
近年有多名毕业生选择攻读硕士学位,近3年139名学生考取研究生(11人进入985/211高校,31人赴海外及港澳台深造,47人考取农业类研究生),深造院校包括悉尼大学、卡迪夫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此外,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近3年就业率从85.74%提升至90.84%,专业对口率由58.51%提升至70.47%。

2.科研创新成果丰硕
近5年,经贸学院省部级教改项目13项(含课程思政4项);建成省级实践教学基地3个、创新创业教学团队1个;获批省级一流课程及精品视频公开课各1门,构建在线慕课平台4个。学生获“挑战杯”竞赛广东省特等奖1项、创业大赛银奖1项;获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计划16项。



经贸学院通过构建“一体五维、三线联动、四力提升”的学风建设全新格局,不仅在学风建设、教学管理、科研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更在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方面实现了新突破。未来,学院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