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最新动态>>正文

资源与环境学院:守护山河担使命,学风铸魂践初心

2025年10月27日 18:05 | 来源:资源与环境学院 | 查看:

 

本系列将依次推送16个二级学院的学风建设成果,从工作机制、品牌活动、育人实效等维度,全面呈现各学院在思想引领、课堂管理、竞赛赋能、榜样选树等方面的积极探索。期待通过系列推文,推动形成“学院有特色、专业有品牌、学生有收获”的学风建设新格局,共同书写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三全育人”新篇章。

本期推送,让我们一同走进资源与环境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现有环境工程、环境科学、资源环境科学、土地科学与技术4个本科专业,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领域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点,以及广东省农业产地环境污染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高校农业产地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三年来学院有20%以上毕业生成功考研深造,升学质量持续提升;就业渠道广泛,毕业生主要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地区,为区域环境与资源利用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一、工作思路

学院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和守护绿水青山为担当,精准对接生态文明建设、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的重大需求,积极构建以“价值引领力、教研驱动力、管理服务力、社会实践力、榜样示范力”为核心的“五力并举”学风建设工作体系,全方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工作举措

(一)强化价值引领,筑牢学风建设的“思想压舱石”

学院确立 “党建为引擎、团建为基石、学风为沃土” 的联动体系,贯通党团力量融入学风建设的全链条。通过书记讲党课、院长讲思政课、党员先锋岗、党团活动、五星党员评优表彰会等为抓手,将党组织的引领力、团组织的动员力精准转化为学风建设的核心动能,筑牢“爱学、好学”的思想根基。同时,推动党建与专业知识深度融合,常态化开展环保知识讲座、环保创意大赛、环保时装秀等主题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与实践之中,为学风建设提供新途径。

(二)教研相长,锻造学业精进的“主引擎”

1.导师引领,深耕科研沃土

学院正逐步推进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推动专业教师与学生结对,鼓励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在真实科研场景中锤炼严谨学风与创新能力;同时,积极拓展学生的学术与行业视野,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讲座、走访业内标杆企业,将理论教学与前沿实践紧密衔接。

2.竞赛锤炼,锻造创新能力

在实践拓展方面,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市政环境AI+创新实践能力大赛、大学生低碳循环科技创新大赛等多项高水平学科竞赛,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切实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与创新实力。

(三)优化管理服务,营造全面发展的“暖环境”

1.夯实管理基础,筑牢课堂监督屏障

学院通过学工干部随堂听课、学生会日常巡查、班级定期提交班务日志等方式,构建起覆盖教学全过程的课堂监督机制,有效营造秩序井然、互动高效的课堂生态,为学风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2.构建支持体系,贯通学业发展通道

在学业支持维度,学院构建了从辅导到激励的全链条发展体系:依托 “学业小老师” 开展朋辈辅导,组织 “考研复试指导会” 提供精准赋能,常态化开展优良班风评比竞赛、学风建设动员会等活动,并设立 “润土”、“秋溪”奖助学金实施暖心激励,多措并举,切实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3.拓展育人资源,强化学业就业联动

学院积极拓展育人资源,联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与校外企业,在校内开设系统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学生提供贯穿大学全过程的就业服务,强化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的有效衔接。同时,联合广东省环境保护协会、学校就业中心定期举办专场招聘会,将学风建设成果切实转化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与就业优势。

(四)拓展社会实践,搭建知行合一的“淬炼场”

学院将社会实践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构建了“项目化实施、全员化参与、学分化管理”的运行机制,引导学生深入基层、服务社会。我们依托专业特色,开展仲恺河水环境保护、环保知识宣传等志愿服务,让志愿精神在服务中闪光。近三年学院组建20余支团队,分赴江门、清远、云浮、广州、韶关、梅州等省内乡村一线,围绕“文化、科技、卫生”三大主题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在服务奉献中深化了对国情、社情的认知,强化了将个人所学服务于国家发展需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了知识、能力、价值观的同步提升。

(五)选树先进榜样,点亮前行之路的“示范灯塔”

学院高度重视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构建了“发现-培育-选树-宣传”四位一体的榜样塑造机制。通过系统开展“百名优秀学子”、“优秀毕业生”、“奖学金答辩”等评选活动,组织考研经验分享、就业经验交流讲座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并依托校友分享会等形式,立体化展现先进个人与集体的风采。同时,充分利用官网、公众号等宣传矩阵,持续讲好榜样故事,引导全院学生见贤思齐、奋发向上,营造出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三、工作成效

(一)深化产教融合,打造高质量升学的“快车道”

学院始终将毕业生发展质量作为检验育人成效的关键指标,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持续深化与行业单位的合作。目前已与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资环所、生态环境部华南环科所等20余家高水平科研院所和行业公司共建校外实践教学与就业实习基地,为学生拓宽了多元化发展通道。近三年来,学院升学质量稳步提升,考研录取率持续保持在20%以上,共有171名本科毕业生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深造。

(二)强化科创育人,结出创新创业的“丰硕果”

学院积极构建以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为驱动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近三年,本科生在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低碳循环科技创新大赛、全国市政环境AI+创新实践能力大赛、全国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大学生实践技能竞赛等高水平赛事中屡创佳绩,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10余项、省级奖项10余项;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8项、省级项目20余项;更有多名本科新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科研并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学风建设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