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最新动态>>正文

防蚊灭蚊是关键!这些基孔肯雅热预防指南请收好!

2025年07月25日 13:34 | 来源: | 查看:

 

@广东疾控


广东近期天气炎热、降雨频繁,蚊虫已进入快速繁殖期,广东省已发生基孔肯雅热疫情,登革热疫情也进入快速上升期,号召大家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花斑蚊”)传播,与登革热的传播途径高度相似。

 

(图片来源:云南疾控)


感染后与登革热症状相似:

1.高烧急袭


患者体温可迅速飙升至39℃甚至40℃以上,持续高烧不退,就像身体里有个“小火炉”熊熊燃烧。

2.剧痛缠身


关节和脊椎出现疼痛、关节肿胀,可伴有全身性肌痛,特别是手脚的小关节疼到让人走路都打颤。关节疼痛常伴随发热症状出现,可持续数天或数月。

3.皮疹显现


80%的患者在发病后2~5天,躯干、四肢的伸展侧、手掌和足底出现皮疹,为斑疹、丘疹或紫癜。部分患者伴有瘙痒感。



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区别


两个一样

传播途径完全一样:都是伊蚊传播。

防控措施一样:都是对发病人员进行防蚊隔离,灭蚊、清理孳生地、做好个人防护。


两个不一样

潜伏期和传播速度不一样:基孔肯雅热潜伏期短,传播速度更快,比登革热传播快两到三倍。

疼痛症状更明显:虽然两者症状相似,都有发热、皮疹症状,但登革热通常是全身肌肉和骨关节痛,基孔肯雅热是小关节疼痛明显,个别患者持续时间较久。


如何预防基孔肯雅热?


预防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共同的关键点就在于“防蚊灭蚊”。校园人员密集,各类花草树木、植被和散落的小水体很容易吸引蚊虫前来“拜访”和“定居”。我们需高度警惕,积极防控!防蚊是根本措施,关键在于“清积水、防叮咬、早诊治”



Tip

个人防护:不给蚊子开“饭局”

穿衣“武装”:暑期户外活动,尤其是清晨和傍晚(伊蚊活跃高峰),穿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

驱蚊“护盾”:暴露的皮肤及衣物上喷涂有效驱蚊剂。按说明书要求足量、定时补涂。

避免“高危地”:减少在树阴、草丛、竹林、积水等蚊虫孳生地附近长时间停留。


Tip

环境清理:截断蚊子“生命链”

“翻盆倒罐”:彻底清空、倒置或妥善遮盖闲置的盆、罐、桶、缸等容器。

“清淤疏堵”:清理宿舍沟渠、阳台排水槽淤塞,保持水流畅通。

“勤换勤清”:宿舍、家里水养植物每周至少彻底换水一次,并清洗容器内壁和植物根部。

“严密加盖”:必须使用的储水容器务必严密加盖或投放安全的灭蚊幼缓释剂。

“垃圾管理”:妥善处理垃圾,及时垃圾下楼,避免其成为小型积水容器。

请在校同学务必开展全面的宿舍清洁消杀,消除蚊虫孳生地、清除蚊患!


Tip

化学防蚊:科学使用驱蚊产品

选择合适的驱蚊剂:可选含有避蚊胺、驱蚊酯、派卡瑞丁、精油类(如柠檬桉)等成分的产品,按产品说明涂抹或喷洒在暴露的皮肤表面,但要注意避免接触眼睛和嘴巴。


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突发高热+关节痛/皮疹,尤其有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旅居史或蚊虫叮咬史,立即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暑期留校学生若有发热伴关节痛、皮疹等症状请及时反馈辅导员及学生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并及时就医!


健康社区,你我共守护!

让我们大家齐行动

清积水,防蚊虫,保健康

筑牢预防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坚实防线!